- 养身箴言
- 帖子创建时间:2010-01-11 评论:1 浏览:1458
-
修身首先是崇德。《后汉书·张衡传》有记:“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知之不博。”这话就是告诉人们,处世为人,品德高尚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必去计较职位的高低。做官的人要饱学多才,不要只想着享受俸禄的多少。唐代的刘禹锡也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喻指有德有才的人,即使不为官了,甚至居住在深山僻野,简屋陋舍,也会备受人们的敬重仰慕。
修身十分讲究慎行。如《左传》上就有这样的话:“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意即做一次就已经过份了,怎么还能再做呢?说明错误不可重犯。如古诗曰:“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原诗是指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喜欢诽谤诋毁他人的人,作为正人君子,大可不必去介意它。也可用以说明凡事总有曲折和困难,一帆风顺的事情是少有的。又如古诗曰:“泾溪石险人竞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告诫人们每当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之时,不要盲目自满疏忽,而要时时小心谨慎,以防万一。修身贵在注意涵养。《孟子·告天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指的就是将要肩负重任的人,先要经受种种考验磨炼。《三国志》载:先主刘备遗诏后主刘禅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等等,都是教人注重自身修养,积善积德的。修身十分强调正己。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没有诚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你看,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说过这样有关荣辱的话了。“以其昏使人昭昭”。自己糊涂不堪,却想去教育别人深明事理,那是不可能的事。“恶言不出于口,邪行不及于己”这是《盐铁论》上的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是《吕氏春秋》上的话,然而这些话不但今天读来为时不过,就是几十年几**之后读它,我想也会大有裨益。修身还十分强调待人。“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别人有技艺,就好象自己具有一样。这样待人处事,才能量容四海,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何等中肯的名言哟。“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别人对我好,我当然也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或即对我有意见,我也对他以礼相待。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实话说,真正能如此处理人际关系的又有多少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者大有人在。“苦言药也,甘言疾也。”但有多少人又善于听苦言呢?甘言倒是喜欢听的人不少。如果苦言大家都爱听,那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不难了。修身又十分强调尚节。“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深秋时节,庭中草木都迎霜变色,荷花却至死犹红。借以表现卓尔不群、守节不移的高尚之人。“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诸如此类的尚节名诗,读来句句热在心头。不过也有不少古诗文是主张中庸的,主张做人要深藏一点,要滑头一些,要善于审时度世,摇身应变。这些有悖尚节之言,这里不须例举。修身至关重要的是守廉。《史记》里说“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无完采,食无重味,乘不过牛。”周济人家的不足,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穿的衣服没有一件完好的,吃的简单,没有多种多样的佳肴,坐的不过是小牛车。如果身为官者,这样就算清廉了。当然,今非昔比,今人的吃穿住行不能和古人相比,但守廉勤俭本色的道理同样是可以教益于人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官清廉,老百姓就不会说长道短。“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聪明的人不做不应当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应有的财物。“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为官清廉,可作老百姓的表率,为官贪赃,就似是残害老百姓的盗贼。这是包拯包青天的话,包大人说得是何等深刻,让我们铭记在心吧。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
-
wxchaohao 2010-01-11楼 0踩 0赞 回复 引用
修身首先是崇德。《后汉书·张衡传》有记:“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知之不博。”这话就是告诉人们,处世为人,品德高尚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必去计较职位的高低。做官的人要饱学多才,不要只想着享受俸禄的多少。唐代的刘禹锡也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喻指有德有才的人,即使不为官了,甚至居住在深山僻野,简屋陋舍,也会备受人们的敬重仰慕。
修身十分讲究慎行。如《左传》上就有这样的话:“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意即做一次就已经过份了,怎么还能再做呢?说明错误不可重犯。如古诗曰:“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原诗是指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喜欢诽谤诋毁他人的人,作为正人君子,大可不必去介意它。也可用以说明凡事总有曲折和困难,一帆风顺的事情是少有的。又如古诗曰:“泾溪石险人竞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告诫人们每当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之时,不要盲目自满疏忽,而要时时小心谨慎,以防万一。修身贵在注意涵养。《孟子·告天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指的就是将要肩负重任的人,先要经受种种考验磨炼。《三国志》载:先主刘备遗诏后主刘禅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等等,都是教人注重自身修养,积善积德的。修身十分强调正己。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没有诚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你看,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说过这样有关荣辱的话了。“以其昏使人昭昭”。自己糊涂不堪,却想去教育别人深明事理,那是不可能的事。“恶言不出于口,邪行不及于己”这是《盐铁论》上的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是《吕氏春秋》上的话,然而这些话不但今天读来为时不过,就是几十年几**之后读它,我想也会大有裨益。修身还十分强调待人。“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别人有技艺,就好象自己具有一样。这样待人处事,才能量容四海,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何等中肯的名言哟。“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别人对我好,我当然也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或即对我有意见,我也对他以礼相待。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实话说,真正能如此处理人际关系的又有多少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者大有人在。“苦言药也,甘言疾也。”但有多少人又善于听苦言呢?甘言倒是喜欢听的人不少。如果苦言大家都爱听,那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不难了。修身又十分强调尚节。“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深秋时节,庭中草木都迎霜变色,荷花却至死犹红。借以表现卓尔不群、守节不移的高尚之人。“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诸如此类的尚节名诗,读来句句热在心头。不过也有不少古诗文是主张中庸的,主张做人要深藏一点,要滑头一些,要善于审时度世,摇身应变。这些有悖尚节之言,这里不须例举。修身至关重要的是守廉。《史记》里说“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无完采,食无重味,乘不过牛。”周济人家的不足,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穿的衣服没有一件完好的,吃的简单,没有多种多样的佳肴,坐的不过是小牛车。如果身为官者,这样就算清廉了。当然,今非昔比,今人的吃穿住行不能和古人相比,但守廉勤俭本色的道理同样是可以教益于人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官清廉,老百姓就不会说长道短。“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聪明的人不做不应当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应有的财物。“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为官清廉,可作老百姓的表率,为官贪赃,就似是残害老百姓的盗贼。这是包拯包青天的话,包大人说得是何等深刻,让我们铭记在心吧。
共1条 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