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水做的
- 帖子创建时间:2009-08-19 评论:0 浏览:782
-
人是水做的
清代大文豪曹雪芹说女人是水做成的,其实,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身体内的水占体重的比例都是2/3,巧的是,这和地球上的水与陆地之比*其相似。
人体内的水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者被细胞膜隔开。人体*大的蓄水库(约62%)在细胞内;细胞外的水约占机体的30%。水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与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遗传物质——基因(脱氧核糖核酸)**物相结合,参与这些生命物质化活动和生理活动,称为结合水;另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自由水中。随着体内代谢活动的进行,结合水与自由水可相互转变。至今,医学家对体内自由水(体液)的研究和认识比较多,而对体内结合水的结构和研究却很少,认识也很浅。
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脏器中所含水分也不一样,其中代谢越活跃的组织含水量越高,稳定而代谢不活跃的组织含水量低。
另外,人体内含水量与人的年龄、胖瘦、性别有关。年龄越小,体内含水量就高,反之,胖人含脂肪多,体内所含水分就低;同龄的女性体内的脂肪比男性多,含水量比男性低。
水的文化——水之魂
认识水、了解水,不但需要水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需要水的文化知识。科学给予我们的往往是“形”,而文化给予我们的则是“魂”。
2006年3月22日是国际水日,这次国际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这一天,世界水文化研究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首届水文化高峰论坛”并在会上通过了“北京水文化宣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项目官员卡贝丝女士在大会上发言,她讲道:“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社会与生态系统方面加深理解、提高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场所。所以,可持续性未来发展都建立在水与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这一天通过网络媒体,也发表了有关水文化的论点:“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对水的需要与需求一直是人类健康、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文化价值以及发展的推动力。水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因而有着深厚的文化层面。如果不从各种文化层面来认识和考虑水的问题,就不可能找到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解决办法。”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