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 帖子创建时间:2009-05-08 评论:1 浏览:1554
-
*章 总 则
*条 为了加强**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促进**行业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根据《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及国家**专卖局《全国**行业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条 国家**专卖局财务管理与监督司(审计司)(以下管理财务司)负责贯彻财政部和国家**专卖局信息化工作**小组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精神,管理**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条 **行来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实现行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
*四条 **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原则是:统一**,分级管理。
*五条 财务司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2.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会计电算化管理规章及专业标准、规范等;
3.组织评测**行业应用财务软件;
4.总结、交流、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5.组织和管理**行业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等。
*六条 各省级**专卖局(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对所在地区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在软硬件选择上积极提出建议,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
*七条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管理各个方面,各单位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亲自组织**会计电算化工作,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直辖市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
各级财会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各部门的配合下,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八条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章 软硬件配置
*九条 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目标,配置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软硬件,并满足国家局的统一要求,为实现网络化打好基础。
*十条 为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及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应单独配置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设置,并加强管理。
*十一条 配备财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准确性、可扩充性,是否满足审计要求,售后服务是否支持等。财务软件应符合财务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国家**专卖局《**行业财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数据库接口标准的要求,满足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十二条 为保证**行业财务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由财务司统一负责**行业财务软件的选择、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鉴于目前**行业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现采取如下措施:
1.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评审,并报经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财务软件;
2.已使用的财务软件,凡符合国家局有关要求的,可继续使用,但必须做好数据库接口,以便与国家局的整个网络连接;否则从国家局推荐的软件中选择更换;
3.还未正式使用财务软件的单位,一律从国家局推荐的软件中选择。
*十三条 各单位应利用财务软件中提供的财务指标分析与图表分析功能,对现有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十四条 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当讲求效益原则,处理好及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与勤俭节约的关系,既不要盲目追求采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也不要忽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章 会计电算化培训
*十五条 财务司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有关规定,负责管理**行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
*十六条 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其目标分别是:
1.通过初级培训,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财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为财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
3.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少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十七条 **行来要达到90%以上的会计人员获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合格证书,15%以上的会计人员获得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合格证书。
*十八条 财务司委托各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财务司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要求,编写**行业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大纲的教材,组织**行业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选派人员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高级知识培训。**行业财务人员也可参加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级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但应报主管财务部门备案。
*十九条 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对于积极钻研电算化业务,技术水平高的会计人员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章 替代手工记帐
*二十条 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是指应用财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凭证、帐薄和报表。替代手工记帐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目标。
*二十一条 财务司根据财政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负责制订**行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组织和指导评审工作。财务司委托各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基层单位折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工作。
*二十二条 各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要充分重视评审工作,严格按财政部有关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文件规定和《**行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标准》进行评审,并将有关评审工作情况(包括每次评审工作报告)及时上报财务司,财务司将适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评审工作进行必要的抽查和复查。
*二十三条 基层单位既可上报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评审,也可委托财政部门进行评审,但须将评审报告报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备案。省级**公司评审小组由财务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可请省财政厅或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志参加评审工作,并出具评审报告。在财政或财务主管部门未出具评审报告认可前,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甩手工帐。
*二十四条 基层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须通过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评审。原已使用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且运行良好的基层单位,评审小组还须对财务软件是否符合现行财会制度的规定及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评测,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财务司。
*二十五条 财务司将根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及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要求,适时更新《**行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标准》。
*二十六条 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使用的财务软件达到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行业财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数据库接口标准的要求:
2.配置有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配有相应的熟练操作人员;
3.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同时运行3个月以上,且取得相一致的结果;
4.有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
5.有严格的软硬件管理制度;
6.有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二十七条 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期间,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替代手工填制的记帐凭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并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据以登记手工帐薄。如果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结果不一致,要由专人查明原因并向本单位**书面报告。
*二十八条 采用磁带、磁盘、渔船、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帐薄、报表,作为会计档案保存的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帐薄,应征得省级以上**公司财务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财务司备案;
2.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薄、报表;
3.记帐凭证、总分类帐、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仍需要打印输出,还要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帐薄、报表;
4.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二十九条 替代手工记帐的过程是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向电算化的过渡阶段,由于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各单位需要合理安排财会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十条 替代手工记帐后,各单位应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帐,期末及时结帐并打印输出会计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单位**报告主要财务指标和分析结果。
*五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三十一条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十二条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三十三条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经验;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薄、报表,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水平;
3.审核记帐: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帐凭证和原发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帐簿,对打印输出的帐薄、报表进行确认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水平;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水平;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 级知识培训水平。
*三十四条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要工作需要,参照上条对电算 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三十五条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财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定期更换,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财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制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帐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财务软件;
4.由专人管理上机操作工作日志,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并作为会计档案保存。
*三十六条 建立计算机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措施;
2.确保会计数据和财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
3.修改、升版财务软件和更换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4.健全计算机软硬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三十七条 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
-
sywsdkjyxgs 2009-05-08楼 0踩 0赞 回复 引用
*章 总 则
*条 为了加强**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促进**行业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根据《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及国家**专卖局《全国**行业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条 国家**专卖局财务管理与监督司(审计司)(以下管理财务司)负责贯彻财政部和国家**专卖局信息化工作**小组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精神,管理**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条 **行来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实现行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
*四条 **行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原则是:统一**,分级管理。
*五条 财务司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2.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会计电算化管理规章及专业标准、规范等;
3.组织评测**行业应用财务软件;
4.总结、交流、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5.组织和管理**行业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等。
*六条 各省级**专卖局(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对所在地区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在软硬件选择上积极提出建议,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
*七条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管理各个方面,各单位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亲自组织**会计电算化工作,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直辖市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
各级财会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各部门的配合下,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八条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章 软硬件配置
*九条 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目标,配置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软硬件,并满足国家局的统一要求,为实现网络化打好基础。
*十条 为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及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应单独配置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设置,并加强管理。
*十一条 配备财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准确性、可扩充性,是否满足审计要求,售后服务是否支持等。财务软件应符合财务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国家**专卖局《**行业财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数据库接口标准的要求,满足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十二条 为保证**行业财务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由财务司统一负责**行业财务软件的选择、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鉴于目前**行业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现采取如下措施:
1.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评审,并报经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财务软件;
2.已使用的财务软件,凡符合国家局有关要求的,可继续使用,但必须做好数据库接口,以便与国家局的整个网络连接;否则从国家局推荐的软件中选择更换;
3.还未正式使用财务软件的单位,一律从国家局推荐的软件中选择。
*十三条 各单位应利用财务软件中提供的财务指标分析与图表分析功能,对现有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十四条 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当讲求效益原则,处理好及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与勤俭节约的关系,既不要盲目追求采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也不要忽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章 会计电算化培训
*十五条 财务司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有关规定,负责管理**行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
*十六条 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其目标分别是:
1.通过初级培训,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财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为财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
3.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少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十七条 **行来要达到90%以上的会计人员获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合格证书,15%以上的会计人员获得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合格证书。
*十八条 财务司委托各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财务司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要求,编写**行业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大纲的教材,组织**行业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选派人员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高级知识培训。**行业财务人员也可参加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级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但应报主管财务部门备案。
*十九条 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对于积极钻研电算化业务,技术水平高的会计人员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章 替代手工记帐
*二十条 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是指应用财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凭证、帐薄和报表。替代手工记帐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目标。
*二十一条 财务司根据财政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负责制订**行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组织和指导评审工作。财务司委托各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基层单位折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工作。
*二十二条 各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要充分重视评审工作,严格按财政部有关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文件规定和《**行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标准》进行评审,并将有关评审工作情况(包括每次评审工作报告)及时上报财务司,财务司将适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评审工作进行必要的抽查和复查。
*二十三条 基层单位既可上报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评审,也可委托财政部门进行评审,但须将评审报告报省级**公司财务主管部门备案。省级**公司评审小组由财务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可请省财政厅或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志参加评审工作,并出具评审报告。在财政或财务主管部门未出具评审报告认可前,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甩手工帐。
*二十四条 基层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须通过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评审。原已使用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且运行良好的基层单位,评审小组还须对财务软件是否符合现行财会制度的规定及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评测,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财务司。
*二十五条 财务司将根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及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要求,适时更新《**行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评审标准》。
*二十六条 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使用的财务软件达到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行业财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数据库接口标准的要求:
2.配置有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配有相应的熟练操作人员;
3.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同时运行3个月以上,且取得相一致的结果;
4.有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
5.有严格的软硬件管理制度;
6.有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二十七条 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期间,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替代手工填制的记帐凭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并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据以登记手工帐薄。如果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结果不一致,要由专人查明原因并向本单位**书面报告。
*二十八条 采用磁带、磁盘、渔船、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帐薄、报表,作为会计档案保存的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帐薄,应征得省级以上**公司财务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财务司备案;
2.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薄、报表;
3.记帐凭证、总分类帐、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仍需要打印输出,还要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帐薄、报表;
4.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二十九条 替代手工记帐的过程是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向电算化的过渡阶段,由于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各单位需要合理安排财会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十条 替代手工记帐后,各单位应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帐,期末及时结帐并打印输出会计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单位**报告主要财务指标和分析结果。
*五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三十一条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十二条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三十三条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经验;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薄、报表,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水平;
3.审核记帐: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帐凭证和原发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帐簿,对打印输出的帐薄、报表进行确认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水平;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水平;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工作。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 级知识培训水平。
*三十四条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要工作需要,参照上条对电算 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三十五条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财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定期更换,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财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制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帐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财务软件;
4.由专人管理上机操作工作日志,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并作为会计档案保存。
*三十六条 建立计算机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措施;
2.确保会计数据和财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
3.修改、升版财务软件和更换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4.健全计算机软硬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三十七条 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