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微信:bfzyw168 欢迎关注
  • 成功加入的圈子
  • 《空杯心态》公司员工培训
  • 帖子创建时间:2008-08-29  评论:1   浏览:1024
  • 《空杯心态》

                       作者:吴甘霖

     

    员工心态培训必读个人修身、员工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精神导向

    内容简介:

    对于身在职场,往往*容易得意之时忘形,却又*不该忘形的员工们而言,“空杯心态”无疑是一剂心理良药。所谓空杯心态,*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重要的心态。

    员工不仅要能干,还要敢于“归零”。每一天都是一个新原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个任务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并完成。

    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追赶!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全面追赶。


     

    《空杯心态》书评

    关于“空杯心态”,这不是个新词,很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高层都认同书中介绍的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禅宗故事: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

    “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名人恍然大悟。

     这个具有禅意的故事更是让众多企业老总们感怀颇深,奉为案头圭臬,视其中阐释的“空杯心态”作为个人修身、员工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精神导向。

    平心而论,除了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孩儿,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是白纸一张的纯粹彻底的 “空杯”,都有过去的积累和所谓的经验,本书所讲述的“空杯心态”,是一种心态意识,并不是一味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职场,新的事物。

     

    吴甘霖先生在这本《空杯心态》中依旧延续了其在**书《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笔锋和写作风格,文字直白,浅显易懂又不失生动深意,书中穿插了大量鲜活的典型事例,十分贴切到位地论证了本书的主旨——心态要归零。众多的案例足以窥见作者平日积累之厚重。显然,吴先生已经深谙**书的写作之道了,各方面驾驭起来更游刃有余。

     

         书中有句话,很引人深思,海尔的张瑞敏告诫员工:我们的产品应该零库存,成功也应该“零库存”。话不多,却掷地有声,不仅道出了张瑞敏这个在中国企业界已经堪称是“成功满杯”的优秀企业家的个人“清空归零”修养,也道出了他所**的一个品牌企业的“空杯精神”和“空杯理念”。

          作者着墨重点在于职场领域,同时又从相当的宽度和高度,站在生活和生命的角度,阐述“大空杯”。诸如“心灵碎裂的时候,有可能恰恰是重生的开始。”是从心灵‘碎裂”的那一刻开始,就对生命进行“空杯”—— 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

    有一次和周谷城谈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回答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思索了一下,说:你说得好。

    “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句令人深思和警醒之语,之于一个人的人生、生活、职场,抑或是之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辉煌都具有警示之意。

    一个已经成功的人物,一个已经辉煌的企业如果不敢不能“空杯归零”,都*有可能陷入失败的境地。

    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倒空”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是否能够保持一种随时“归零”的状态,是一个人是否把各种可能性都纳入视野的根本所在。

     

     

         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 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会拥有的更多。

     

        对于整个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来说,生命的“满”与“空”,无须赘言。比我们普通人更充盈的林语堂老先生有更精辟的高论:“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此乃“空杯心态”追赶职场、生活、学习的大境界也。
        显然,在这本小册子中,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 “空杯心态”是一种企业精神,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职业态度,一种修身哲学。

     

        

      

    *二部分:精彩的样张

    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管理寓言

     

    《空杯心态》是一本我近年来越来越想写作的书。

    产生写作此书的念头,来源于我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讲课的一次难忘经历。

    那天,我讲的是“禅宗管理学与企业家心灵修炼”,当讲到“看破、放下、自在”这一节时,一位女总裁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4岁的儿子非常恐慌的声音:

    “妈妈!妈妈快来呀!”

    她一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快跑到了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敲破了。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

    她吓坏了,想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变了形?

    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了,这才彻底松了口气:孩子的手没事,他的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3万元的古董花瓶。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几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他想把硬币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她不由问儿子:

    “你怎么不把松开手,放下硬币呢?那样的你的手就可以出来了,妈妈也就不必打烂这个花瓶啊!”

    儿子的回答却是:

    “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这个故事听上去未免太可笑了。

    但笑过之后,大家却一致认为: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4岁孩子身上,但其实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职场中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后导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硬币”,并不是5分钱,而是其他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如:

    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他们之所以紧抓这些“硬币”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

    *,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

    我们觉得孩子紧抓5分钱不放,*后导致3万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觉得很惋惜,但我们是否也想过:

    此时此刻,自己是否也抓着一枚或者几枚硬币舍不得丢弃,结果丧失了更大的机会与发展,甚至可能造成不应该的悲剧呢?

    这个“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故事,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一则管理寓言甚至人生寓言,难道不值得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高度重视吗?

     

    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

     

    通过对上面故事的分析,学员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尽管捍卫自己的权益和有价值的东西很是正常的,但不管获得了什么——金钱、名声、权力……都不要紧抓不放,更不要自我膨胀,得意忘形。

    换言之,松手不仅十分必要,也是一种大智慧!

    但同时大家也提出:权力、利益、面子……这是很多人争相追逐的东西。尽管有时候明明意识到了应该松手,但要真正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

    说来容易做来难。原因在哪里?

    因为:外在的放手,来自内心的割舍,而内心的割舍,恰恰又是*不容易做到的。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禅宗故事。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

    “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利益、权力、知识还是优秀、经验、骄傲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追赶和进步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

    空杯心态。

    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一起倒掉。

    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

    这是每一个想发展尤其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心态,也是*需要的心态之一。

    ……..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
    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
  • ourbom  2008-08-29

    《空杯心态》

                       作者:吴甘霖

     

    员工心态培训必读个人修身、员工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精神导向

    内容简介:

    对于身在职场,往往*容易得意之时忘形,却又*不该忘形的员工们而言,“空杯心态”无疑是一剂心理良药。所谓空杯心态,*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重要的心态。

    员工不仅要能干,还要敢于“归零”。每一天都是一个新原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个任务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并完成。

    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追赶!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全面追赶。


     

    《空杯心态》书评

    关于“空杯心态”,这不是个新词,很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高层都认同书中介绍的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禅宗故事: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

    “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名人恍然大悟。

     这个具有禅意的故事更是让众多企业老总们感怀颇深,奉为案头圭臬,视其中阐释的“空杯心态”作为个人修身、员工教育与企业发展的精神导向。

    平心而论,除了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孩儿,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是白纸一张的纯粹彻底的 “空杯”,都有过去的积累和所谓的经验,本书所讲述的“空杯心态”,是一种心态意识,并不是一味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职场,新的事物。

     

    吴甘霖先生在这本《空杯心态》中依旧延续了其在**书《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笔锋和写作风格,文字直白,浅显易懂又不失生动深意,书中穿插了大量鲜活的典型事例,十分贴切到位地论证了本书的主旨——心态要归零。众多的案例足以窥见作者平日积累之厚重。显然,吴先生已经深谙**书的写作之道了,各方面驾驭起来更游刃有余。

     

         书中有句话,很引人深思,海尔的张瑞敏告诫员工:我们的产品应该零库存,成功也应该“零库存”。话不多,却掷地有声,不仅道出了张瑞敏这个在中国企业界已经堪称是“成功满杯”的优秀企业家的个人“清空归零”修养,也道出了他所**的一个品牌企业的“空杯精神”和“空杯理念”。

          作者着墨重点在于职场领域,同时又从相当的宽度和高度,站在生活和生命的角度,阐述“大空杯”。诸如“心灵碎裂的时候,有可能恰恰是重生的开始。”是从心灵‘碎裂”的那一刻开始,就对生命进行“空杯”—— 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

    有一次和周谷城谈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回答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思索了一下,说:你说得好。

    “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句令人深思和警醒之语,之于一个人的人生、生活、职场,抑或是之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辉煌都具有警示之意。

    一个已经成功的人物,一个已经辉煌的企业如果不敢不能“空杯归零”,都*有可能陷入失败的境地。

    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倒空”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是否能够保持一种随时“归零”的状态,是一个人是否把各种可能性都纳入视野的根本所在。

     

     

         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 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会拥有的更多。

     

        对于整个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来说,生命的“满”与“空”,无须赘言。比我们普通人更充盈的林语堂老先生有更精辟的高论:“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此乃“空杯心态”追赶职场、生活、学习的大境界也。
        显然,在这本小册子中,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 “空杯心态”是一种企业精神,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职业态度,一种修身哲学。

     

        

      

    *二部分:精彩的样张

    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管理寓言

     

    《空杯心态》是一本我近年来越来越想写作的书。

    产生写作此书的念头,来源于我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讲课的一次难忘经历。

    那天,我讲的是“禅宗管理学与企业家心灵修炼”,当讲到“看破、放下、自在”这一节时,一位女总裁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4岁的儿子非常恐慌的声音:

    “妈妈!妈妈快来呀!”

    她一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快跑到了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敲破了。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

    她吓坏了,想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变了形?

    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了,这才彻底松了口气:孩子的手没事,他的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3万元的古董花瓶。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几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他想把硬币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她不由问儿子:

    “你怎么不把松开手,放下硬币呢?那样的你的手就可以出来了,妈妈也就不必打烂这个花瓶啊!”

    儿子的回答却是:

    “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这个故事听上去未免太可笑了。

    但笑过之后,大家却一致认为: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4岁孩子身上,但其实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职场中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后导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硬币”,并不是5分钱,而是其他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如:

    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他们之所以紧抓这些“硬币”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

    *,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

    我们觉得孩子紧抓5分钱不放,*后导致3万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觉得很惋惜,但我们是否也想过:

    此时此刻,自己是否也抓着一枚或者几枚硬币舍不得丢弃,结果丧失了更大的机会与发展,甚至可能造成不应该的悲剧呢?

    这个“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故事,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一则管理寓言甚至人生寓言,难道不值得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高度重视吗?

     

    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

     

    通过对上面故事的分析,学员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尽管捍卫自己的权益和有价值的东西很是正常的,但不管获得了什么——金钱、名声、权力……都不要紧抓不放,更不要自我膨胀,得意忘形。

    换言之,松手不仅十分必要,也是一种大智慧!

    但同时大家也提出:权力、利益、面子……这是很多人争相追逐的东西。尽管有时候明明意识到了应该松手,但要真正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

    说来容易做来难。原因在哪里?

    因为:外在的放手,来自内心的割舍,而内心的割舍,恰恰又是*不容易做到的。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禅宗故事。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

    “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利益、权力、知识还是优秀、经验、骄傲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追赶和进步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

    空杯心态。

    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一起倒掉。

    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

    这是每一个想发展尤其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心态,也是*需要的心态之一。

    ……..

     

    0踩 回复 引用
  •  共1条 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