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微信:bfzyw168 欢迎关注
  • 成功加入的圈子
  • 中亚五国的地理特征
  • 帖子创建时间:2011-12-13  评论:2   浏览:937
  •  
    
    一、地广人稀的内陆国家
    
    中亚是指里海以东,西西伯利亚以南,伊朗、阿富汗以北及我国新疆以西的亚洲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分别占前苏联总面积和总人口的18%和17%。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不仅在地域上连成一片,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一致性,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阶段上也都有较多的一致性,从而与前苏联欧洲部分各共和国形成显著的差别。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中亚人口密度不大,全区总面积399.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51.5万,人口平均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2.65人,是当今世界上地广人稀的地区之一。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人口密度*小,分别为6.1人/平方公里和7.4人/平方公里,其它三国人口密度略高,吉尔吉斯斯坦为22人/平方公里,塔吉克斯坦38.5人/平方公里,乌兹别克斯坦45.4人/平方公里,中亚的五大民族原来都是突厥人的分支,直到15—16世纪才形成自己的部族。目前中亚五国虽然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但基本上都是突厥语的变形。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亚地区曾出现过许多公国和汗国。从19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大力对外扩张逐渐把中亚各国并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十月革命后,中亚各国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先后作为共和国并入苏联。1991年8月事件后,中亚五国相继发表声明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五国又以独立国家联合体创始国的身份参加签署了11国《阿拉木图宣言》,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重要成员。 
    
    二、宽广低平的地形大势
    
    中亚地区大部分为平原,西部为里海沿岸低地和土兰低地,北部则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延续,中部为哈萨克丘陵和低高原,仅东南部边缘有小面积山地盘踞,总的地形大势宽广低平。
    
    土兰低地,又名土兰平原,实质上是一个大的内陆盆地,南起科彼特达格山脉和帕罗帕米兹山麓,北抵图尔盖高原和哈萨克丘陵,东西介于天山、阿莱山山地与里海东岸,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由于这里在*三纪以前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形成陆地较晚,因而地势低洼,西、中部一般海拔100~200米,东部为200~300米,仅个别地区有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
    
    在土兰低地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是辽阔的哈萨克丘陵。东西长约1200公里,主要由久经侵蚀的古老低山和台地所组成,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地表比较平坦,台地上多盐沼与沙丘,中部起伏较大,海拔可*过1000米,*高点海拔1565米。图尔盖高原将哈萨克丘陵与南乌拉尔山分开,它是一个海拔300~400米的较为平缓的高平原,经其中部的宽广横谷(图尔盖谷地)同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土兰平原相沟通。
    
    中亚山地面积不大,位于本区东南部边缘地带,由天山(西端)和帕米尔——阿莱山两部分组成,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和塔吉克境内,以及乌兹别克的东南部,本区的天山及其支脉中有许多海拔5000米以上,终身积雪的冰川,春季,融雪水是山间盆地和山麓绿洲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帕米尔——阿莱山介于费尔干纳盆地的南部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峰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是本区也是原苏联*高峰。 
    
    三、干旱缺水的荒漠、半荒漠景观
    
    中亚深居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因此气候的大陆性特点十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小雪,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水分严重缺乏。区内一月份平均气温除南部小范围外,大多介于-5℃~-15℃之间,局部地区可达-30℃,七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介于20℃~30℃之间。由于大西洋气团和冰洋气团在这里变性为具有大陆气团的性质,而印度洋气流又由于南部山地的阻挡,难以深入,所以该地区降水**,年平均阵水量仅为100~200毫米,个别地区则只有几十毫米,而区内全年蒸发量则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这种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使中亚大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半荒漠的自然景观。二者合占中亚地区总面积的3/4以上,荒漠带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亚的平原区,*的卡拉库姆沙漠和克孜勒沙漠即分布于此,本带土壤以灰钙土和灰——棕荒漠土为主,植物十分稀疏,覆盖度*小,大部分地面裸露,风成地形发育,植被主要是旱生、耐盐碱的猪毛菜和灌木;半荒漠地区多为栗钙土和棕钙土,形成了以旱生半灌木,针茅和羊茅占优势的蒿草禾草草原,多呈现疏的斑状分布。
    
    与此相应的水文状况是本区地表径流贫乏,无流还广布。本区面积占前苏联总面积的18%,而河川径流总量则仅占前苏联河川径流总量的1.5%左右,每平方公里的河川径流量南部地区为10~20万立米,北部地还则不足5万立米,区内常年性河流只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和乌拉尔河等几条小河,大部分地区甚至没有水文网,这种干旱缺水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
    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
  • chenjianfeng19  2011-12-13

    很有主见,挺*到的

    0踩 回复 引用
  • chenjianfeng19  2011-12-13

    一、地广人稀的内陆国家 中亚是指里海以东,西西伯利亚以南,伊朗、阿富汗以北及我国新疆以西的亚洲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分别占前苏联总面积和总人口的18%和17%。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不仅在地域上连成一片,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一致性,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阶段上也都有较多的一致性,从而与前苏联欧洲部分各共和国形成显著的差别。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中亚人口密度不大,全区总面积399.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51.5万,人口平均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2.65人,是当今世界上地广人稀的地区之一。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人口密度*小,分别为6.1人/平方公里和7.4人/平方公里,其它三国人口密度略高,吉尔吉斯斯坦为22人/平方公里,塔吉克斯坦38.5人/平方公里,乌兹别克斯坦45.4人/平方公里,中亚的五大民族原来都是突厥人的分支,直到15—16世纪才形成自己的部族。目前中亚五国虽然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但基本上都是突厥语的变形。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亚地区曾出现过许多公国和汗国。从19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大力对外扩张逐渐把中亚各国并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十月革命后,中亚各国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先后作为共和国并入苏联。1991年8月事件后,中亚五国相继发表声明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五国又以独立国家联合体创始国的身份参加签署了11国《阿拉木图宣言》,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重要成员。  二、宽广低平的地形大势 中亚地区大部分为平原,西部为里海沿岸低地和土兰低地,北部则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延续,中部为哈萨克丘陵和低高原,仅东南部边缘有小面积山地盘踞,总的地形大势宽广低平。 土兰低地,又名土兰平原,实质上是一个大的内陆盆地,南起科彼特达格山脉和帕罗帕米兹山麓,北抵图尔盖高原和哈萨克丘陵,东西介于天山、阿莱山山地与里海东岸,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由于这里在*三纪以前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形成陆地较晚,因而地势低洼,西、中部一般海拔100~200米,东部为200~300米,仅个别地区有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 在土兰低地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是辽阔的哈萨克丘陵。东西长约1200公里,主要由久经侵蚀的古老低山和台地所组成,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地表比较平坦,台地上多盐沼与沙丘,中部起伏较大,海拔可*过1000米,*高点海拔1565米。图尔盖高原将哈萨克丘陵与南乌拉尔山分开,它是一个海拔300~400米的较为平缓的高平原,经其中部的宽广横谷(图尔盖谷地)同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土兰平原相沟通。 中亚山地面积不大,位于本区东南部边缘地带,由天山(西端)和帕米尔——阿莱山两部分组成,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和塔吉克境内,以及乌兹别克的东南部,本区的天山及其支脉中有许多海拔5000米以上,终身积雪的冰川,春季,融雪水是山间盆地和山麓绿洲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帕米尔——阿莱山介于费尔干纳盆地的南部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峰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是本区也是原苏联*高峰。  三、干旱缺水的荒漠、半荒漠景观 中亚深居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因此气候的大陆性特点十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小雪,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水分严重缺乏。区内一月份平均气温除南部小范围外,大多介于-5℃~-15℃之间,局部地区可达-30℃,七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介于20℃~30℃之间。由于大西洋气团和冰洋气团在这里变性为具有大陆气团的性质,而印度洋气流又由于南部山地的阻挡,难以深入,所以该地区降水**,年平均阵水量仅为100~200毫米,个别地区则只有几十毫米,而区内全年蒸发量则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这种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使中亚大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半荒漠的自然景观。二者合占中亚地区总面积的3/4以上,荒漠带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亚的平原区,*的卡拉库姆沙漠和克孜勒沙漠即分布于此,本带土壤以灰钙土和灰——棕荒漠土为主,植物十分稀疏,覆盖度*小,大部分地面裸露,风成地形发育,植被主要是旱生、耐盐碱的猪毛菜和灌木;半荒漠地区多为栗钙土和棕钙土,形成了以旱生半灌木,针茅和羊茅占优势的蒿草禾草草原,多呈现疏的斑状分布。 与此相应的水文状况是本区地表径流贫乏,无流还广布。本区面积占前苏联总面积的18%,而河川径流总量则仅占前苏联河川径流总量的1.5%左右,每平方公里的河川径流量南部地区为10~20万立米,北部地还则不足5万立米,区内常年性河流只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和乌拉尔河等几条小河,大部分地区甚至没有水文网,这种干旱缺水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0踩 回复 引用
  •  共2条 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