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微信:bfzyw168 欢迎关注
  • 成功加入的圈子
  • 大水面主养花白鲢几点经验建议(原创)
  • 帖子创建时间:2011-08-10  评论:1   浏览:1357
  • 大水面主养花白鲢几点经验建议(原创)

    一、 花白鲢的放养密度及规格:

    1 密度问题:密度过小,浪费水库面积;密度过大;鱼的规格长不起来;如1000亩以下,花白鲢数量密度因保持在不*过100尾,1000亩及5000亩之间密度不要*过80尾左右,5000亩及以上密度不因*过70尾左右。

    2 规格问题:规格单一,捕捞时间不能随行情的变化而随时捕捞造成资金积压;规格过小,养殖时间长;规律经验:主养品种规格因在半斤及一斤二两左右之间,次养品种规格在三两至五两之间

    3、产量设计:500亩以下设计产量因不*过每亩500斤左右,500-1000400斤及以下在职。1000亩至5000亩,设计产量不*过350斤,5000亩至10000亩为300斤左右,10000亩及以上不*过250斤左右。

    二、 施肥问题:

    1 需要施肥的类别:肥分为:**肥与无机肥二种,根据主养模式而定。如:主养花鲢,全年因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如主养白鲢,低温(10~20度)因**肥为主,20度及以上,因以无机肥为主,**肥为辅。主要是根据花白鲢的摄食习性相关。
    2
    施肥量的次数及量:大概分为:1)、低温肥水时(10度至20度之间)特别开春低温:**施足,二次后根据水透明度(肉眼观看)及经验(以往该水库的肥水时间等)而定;2)、高温既20度及以上,少量多次;

    三、 不定期检测:其中包括:1)、各项水理化指标检测;2)、鱼的肠道等相关镜检;以便做到将可能发生的事件抑制在初期,同时对症下;特别是25度及以上为重要监控时间,尽量每半个月进行各项检测预防。

    另附个人建议及经验:

    首先可以肯定,只要是有生命的动物,不可能长不大。既没有长不大的鱼,实际也包括花白鲢;由于经济价值原因,大部分水库或湖泊都是以主养花鲢为主(既大头鱼或是鳙鱼)

    如认同*点,那就可以肯定,花鲢是决对养的大的;但实际养殖过程中,为何许多的养殖用户朋友白鲢能长大,而花鲢却长势不太满意呢?本人根据多年技术跟踪发现以下原因供各位朋友参考:

    实际肥水包含二大内容:1、浮游植物(既藻类);2、浮游动物;这二种生物充分培育起来了,才能称之为水真正意义上的肥起来了。

    因此肥水一定是主养的:不同鱼种、不同阶段、不同目地的肥水(肥藻类/肥动物)才是科学合理的。

    如:花鲢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为辅。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如是主养花鲢,则以培能浮游动物为主;如白鲢主摄食浮游植物为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以培育浮游植物为主。相信以上原理,养殖朋友因会认同。

    确信了以上理论,下一步就是如何才能按不同的养殖需求培育出相应的浮游生物(既动物与藻类)。

    无论是主养哪种水产动物,都必需将藻类及动物培育起来,而不是单一肥藻或是动物,否则生态不平衡。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单一施无机肥,易造成水体中动物与藻类不均,八九十月高温季节易起蓝绿藻及鱼生病。如单一施**肥,**质过多造成吸收不了,易造成营养富营养化,八九十月一样易起蓝绿藻及生病情况。因此一定是将动物与藻类培育到一定的合适度,定期根据具体情况追肥(**肥与无机肥),始终保持动物与藻类都科学合理的肥度(低温、雨天也一样)。

    如以培育浮游植物为目地的,主要投无机肥(既氮、磷、钾(实际钾都不缺)肥;如是以培育浮游动物为目地,主要投**肥(既各类如粪便等含有大量**质的物质)——**质肥又分为生物**肥与**肥(既新鲜畜禽粪便);还有一种就是生物**复合肥(不建议使用。因为复合肥是厂家固定的氮磷含量,无法进行以下所述根据水体中氮磷含量定期科学合理调整)。

    如何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呢?

    按我个人经验总结简述施肥:不定期看花鲢下腹部肠道或定期解剖肠道是否饱满是否从而确定具体施**肥时间、测水控量施不同成分无机肥(既氮肥与磷肥)——因为肉眼观测浮游动物难度较大,称为看肠道施**肥(既下肥前查看,及下肥后的三四天查看,在定期查看(实际也是检测肥类的是否有效的一种方式);定期测水体中的氮、磷总含量,以决定随时调整各个不同阶段的氮肥与磷肥的投放比例(因为如不测氮磷,凭经验易造成氮磷比例失调从而破坏水体中的氮磷比例易造成比例失调产生的不良后果),从另一个角度,磷是长鱼骨架,氮是长肉的。如不控制好比例,对鱼的长势也必然有影响。

    如认真分析,相信许多养殖朋友遇到的水是肥起来了,但花鲢长势不理想的原因明白些了吧!我简述一下可能产生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的养殖用户或是部分技术人员评定水是否肥:主要是通过水色及透明度来评定的。而肉眼可以观察的出的水色及透明度,实际是各种藻类决定的。因此以上单一的水色及透明度好,只能是说单一水体中的藻类丰富了。而花鲢主要摄食动物,单一藻类丰富了,花鲢能长的好吗(浮游动物肉眼观测难度大)?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等等等!

     

    转载请联系本人,望互相尊重!

    欢迎交流共同发展!

    在线QQ316720128

    交流热线: 15070876051 (陈岗)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
    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
  • ncyssw  2011-08-10

    大水面主养花白鲢几点经验建议(原创)

    一、 花白鲢的放养密度及规格:

    1 密度问题:密度过小,浪费水库面积;密度过大;鱼的规格长不起来;如1000亩以下,花白鲢数量密度因保持在不*过100尾,1000亩及5000亩之间密度不要*过80尾左右,5000亩及以上密度不因*过70尾左右。

    2 规格问题:规格单一,捕捞时间不能随行情的变化而随时捕捞造成资金积压;规格过小,养殖时间长;规律经验:主养品种规格因在半斤及一斤二两左右之间,次养品种规格在三两至五两之间

    3、产量设计:500亩以下设计产量因不*过每亩500斤左右,500-1000400斤及以下在职。1000亩至5000亩,设计产量不*过350斤,5000亩至10000亩为300斤左右,10000亩及以上不*过250斤左右。

    二、 施肥问题:

    1 需要施肥的类别:肥分为:**肥与无机肥二种,根据主养模式而定。如:主养花鲢,全年因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如主养白鲢,低温(10~20度)因**肥为主,20度及以上,因以无机肥为主,**肥为辅。主要是根据花白鲢的摄食习性相关。
    2
    施肥量的次数及量:大概分为:1)、低温肥水时(10度至20度之间)特别开春低温:**施足,二次后根据水透明度(肉眼观看)及经验(以往该水库的肥水时间等)而定;2)、高温既20度及以上,少量多次;

    三、 不定期检测:其中包括:1)、各项水理化指标检测;2)、鱼的肠道等相关镜检;以便做到将可能发生的事件抑制在初期,同时对症下;特别是25度及以上为重要监控时间,尽量每半个月进行各项检测预防。

    另附个人建议及经验:

    首先可以肯定,只要是有生命的动物,不可能长不大。既没有长不大的鱼,实际也包括花白鲢;由于经济价值原因,大部分水库或湖泊都是以主养花鲢为主(既大头鱼或是鳙鱼)

    如认同*点,那就可以肯定,花鲢是决对养的大的;但实际养殖过程中,为何许多的养殖用户朋友白鲢能长大,而花鲢却长势不太满意呢?本人根据多年技术跟踪发现以下原因供各位朋友参考:

    实际肥水包含二大内容:1、浮游植物(既藻类);2、浮游动物;这二种生物充分培育起来了,才能称之为水真正意义上的肥起来了。

    因此肥水一定是主养的:不同鱼种、不同阶段、不同目地的肥水(肥藻类/肥动物)才是科学合理的。

    如:花鲢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为辅。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如是主养花鲢,则以培能浮游动物为主;如白鲢主摄食浮游植物为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以培育浮游植物为主。相信以上原理,养殖朋友因会认同。

    确信了以上理论,下一步就是如何才能按不同的养殖需求培育出相应的浮游生物(既动物与藻类)。

    无论是主养哪种水产动物,都必需将藻类及动物培育起来,而不是单一肥藻或是动物,否则生态不平衡。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单一施无机肥,易造成水体中动物与藻类不均,八九十月高温季节易起蓝绿藻及鱼生病。如单一施**肥,**质过多造成吸收不了,易造成营养富营养化,八九十月一样易起蓝绿藻及生病情况。因此一定是将动物与藻类培育到一定的合适度,定期根据具体情况追肥(**肥与无机肥),始终保持动物与藻类都科学合理的肥度(低温、雨天也一样)。

    如以培育浮游植物为目地的,主要投无机肥(既氮、磷、钾(实际钾都不缺)肥;如是以培育浮游动物为目地,主要投**肥(既各类如粪便等含有大量**质的物质)——**质肥又分为生物**肥与**肥(既新鲜畜禽粪便);还有一种就是生物**复合肥(不建议使用。因为复合肥是厂家固定的氮磷含量,无法进行以下所述根据水体中氮磷含量定期科学合理调整)。

    如何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呢?

    按我个人经验总结简述施肥:不定期看花鲢下腹部肠道或定期解剖肠道是否饱满是否从而确定具体施**肥时间、测水控量施不同成分无机肥(既氮肥与磷肥)——因为肉眼观测浮游动物难度较大,称为看肠道施**肥(既下肥前查看,及下肥后的三四天查看,在定期查看(实际也是检测肥类的是否有效的一种方式);定期测水体中的氮、磷总含量,以决定随时调整各个不同阶段的氮肥与磷肥的投放比例(因为如不测氮磷,凭经验易造成氮磷比例失调从而破坏水体中的氮磷比例易造成比例失调产生的不良后果),从另一个角度,磷是长鱼骨架,氮是长肉的。如不控制好比例,对鱼的长势也必然有影响。

    如认真分析,相信许多养殖朋友遇到的水是肥起来了,但花鲢长势不理想的原因明白些了吧!我简述一下可能产生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的养殖用户或是部分技术人员评定水是否肥:主要是通过水色及透明度来评定的。而肉眼可以观察的出的水色及透明度,实际是各种藻类决定的。因此以上单一的水色及透明度好,只能是说单一水体中的藻类丰富了。而花鲢主要摄食动物,单一藻类丰富了,花鲢能长的好吗(浮游动物肉眼观测难度大)?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等等等!

     

    转载请联系本人,望互相尊重!

    欢迎交流共同发展!

    在线QQ316720128

    交流热线: 15070876051 (陈岗)

     

    0踩 回复 引用
  •  共1条 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