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微信:bfzyw168 欢迎关注
  • 成功加入的圈子
  • 机械自动化
  • 帖子创建时间:2011-07-29  评论:1   浏览:437
  •  

    机械自动化

     

     

     

    摘要 ·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 老包子自动化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和影响*大的科学技术之一。现代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生产力,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人类的

     

    ·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  老包子

    自动化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和影响*大的科学技术之一。现代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生产力,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物质文明起着*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自动化技术受到**的广泛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我国现代生产的发展规律。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这里有个技术政策问题,应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1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

        国内外的工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器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步过渡到机械控制(传统)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本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当代社会还没有在科学技术、物质和人员方面准备好实现这一自动化的条件,硬要这么做只会事倍功半。这种情况对于离散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业也不例外,难度会更大些。
       
    70~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柔性自动化生产模式也有这种情况。初期犆犐犕犛以信息集成为重点,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特征,但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鉴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所需的巨额投入(一个全盘自动化工厂耗资数百亿美元,柔性制造系统一般价格为600~2500万美元),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加之技术上的难度与可靠性等问题,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碰壁转产,转而注重信息集成的效果,追求低成本自动化LCA(Low Cost Automation)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目前,**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要把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从机械制造业生产岗位上撤下来,投入巨额资金改造现有的大量落后设备和研制大量的现代自动化装备及控制装置,在科学技术水准和人员素质不太高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是不现实的。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高度自动化,我国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因此,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CIMS技术,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CIMS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只能列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决不是追求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时候,不是大搞自动化,形成自动化热的时候。
       
    柔性制造单元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在适用前提下的先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Pseudo-FMS),是要在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优化人机界面,不过分追求自动化,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
       
    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发展,结合实际地研制、推广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CIMS技术是必要的。我国目前应在消化吸收、融汇贯通国际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创新,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学说,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开发研究,以适用为前提,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的企业应用项目,取得实践经验再推广应用。国外(如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发展的也是局部集成,如CADCAPPCAM的集成,CADMIS的集成,MISMHS的集成等。实行效益驱动的政策,投资上有能力支持,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实现适合我国国情及企业特点的适度集成。

        2 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
       
    仅以数控机床为例,1958年我国开始研究数控机床NC技术。70~80年代初期,我国发展数控机床缺乏明确的战略思想,究竟解决我国制造技术中哪些主要技术问题,似乎并不十分明确,带有浓厚的就技术论技术色彩,偏重速度,忽视效益,造成了不少数控机床只出样品、展品,不能提供商品,用于生产实际。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数控机床,除数控非圆插齿机、数控劈锥铣床等能提供商品用于生产外,相当多的数控机床未能正常提供商品,甚至有的数控机床*终还是报废。80年代后期乃至八五计划期间,我国数控机床自动化技术发展是快速的,但却是在曲折中前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在发展策略上有失误:主机攻关有背当时国内的主要市场,没有适应生产需要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技术,结果是数控机床品种虽不少,而结构性能重复的较多,影响了自动化数控机床的实际应用;数控系统攻关进展不快,主机及配套件质量不过关,而且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使机床的可靠性降低,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用户反映四面楚歌。在已有的数控机床中,能正常使用、不能正常使用和不能使用的各占三分之一。而正常和稳定运行的数控机床的利用率也很低。上述情况,无疑影响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又如我国的铸造造型线品种不少,引进的多达一百几十条,从紧实原理、PC机控制到布线方式都是先进的,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各类先进造型线都引进了,但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生产线很少,相当数量`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
    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
  • hanson1866  2011-07-29

     

    机械自动化

     

     

     

    摘要 ·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 老包子自动化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和影响*大的科学技术之一。现代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生产力,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人类的

     

    ·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  老包子

    自动化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和影响*大的科学技术之一。现代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生产力,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物质文明起着*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自动化技术受到**的广泛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我国现代生产的发展规律。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这里有个技术政策问题,应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1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

        国内外的工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器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步过渡到机械控制(传统)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本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当代社会还没有在科学技术、物质和人员方面准备好实现这一自动化的条件,硬要这么做只会事倍功半。这种情况对于离散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业也不例外,难度会更大些。
       
    70~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柔性自动化生产模式也有这种情况。初期犆犐犕犛以信息集成为重点,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特征,但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鉴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所需的巨额投入(一个全盘自动化工厂耗资数百亿美元,柔性制造系统一般价格为600~2500万美元),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加之技术上的难度与可靠性等问题,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碰壁转产,转而注重信息集成的效果,追求低成本自动化LCA(Low Cost Automation)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目前,**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要把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从机械制造业生产岗位上撤下来,投入巨额资金改造现有的大量落后设备和研制大量的现代自动化装备及控制装置,在科学技术水准和人员素质不太高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是不现实的。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高度自动化,我国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因此,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CIMS技术,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CIMS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只能列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决不是追求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时候,不是大搞自动化,形成自动化热的时候。
       
    柔性制造单元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在适用前提下的先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Pseudo-FMS),是要在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优化人机界面,不过分追求自动化,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
       
    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发展,结合实际地研制、推广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CIMS技术是必要的。我国目前应在消化吸收、融汇贯通国际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创新,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学说,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开发研究,以适用为前提,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的企业应用项目,取得实践经验再推广应用。国外(如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目前发展的也是局部集成,如CADCAPPCAM的集成,CADMIS的集成,MISMHS的集成等。实行效益驱动的政策,投资上有能力支持,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实现适合我国国情及企业特点的适度集成。

        2 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
       
    仅以数控机床为例,1958年我国开始研究数控机床NC技术。70~80年代初期,我国发展数控机床缺乏明确的战略思想,究竟解决我国制造技术中哪些主要技术问题,似乎并不十分明确,带有浓厚的就技术论技术色彩,偏重速度,忽视效益,造成了不少数控机床只出样品、展品,不能提供商品,用于生产实际。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数控机床,除数控非圆插齿机、数控劈锥铣床等能提供商品用于生产外,相当多的数控机床未能正常提供商品,甚至有的数控机床*终还是报废。80年代后期乃至八五计划期间,我国数控机床自动化技术发展是快速的,但却是在曲折中前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在发展策略上有失误:主机攻关有背当时国内的主要市场,没有适应生产需要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技术,结果是数控机床品种虽不少,而结构性能重复的较多,影响了自动化数控机床的实际应用;数控系统攻关进展不快,主机及配套件质量不过关,而且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使机床的可靠性降低,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用户反映四面楚歌。在已有的数控机床中,能正常使用、不能正常使用和不能使用的各占三分之一。而正常和稳定运行的数控机床的利用率也很低。上述情况,无疑影响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又如我国的铸造造型线品种不少,引进的多达一百几十条,从紧实原理、PC机控制到布线方式都是先进的,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各类先进造型线都引进了,但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生产线很少,相当数量`

     

    0踩 回复 引用
  •  共1条 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