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微信:bfzyw168 点击关注
  • 成功加入的圈子
  • 微滤技术
  • 帖子创建时间:2011-07-08  评论:1   浏览:755
  •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能够过滤微米级(µm)或纳米级(nm)的微粒和细菌。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从14µm至0.025µm,膜厚120~150µm。
      膜的种类有:混合纤维酯微孔滤膜;硝酸纤维素滤膜;聚偏氟乙烯滤膜;醋酸纤维素滤膜;再生纤维素滤膜;聚酰胺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以及聚氯乙烯滤膜等。
      微滤技术常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使用的高纯水等的进一步过滤。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历史。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 。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膜材料
      1) 烧结金属微孔滤膜(如不锈钢);
      2) 无机微孔滤膜(如氧化铝、玻璃、二氧化硅等);
      3) **高分子微孔滤膜(如聚乙烯、聚砜、聚酰胺、醋酸纤维素等)。
      工作原理
      微滤的过滤原理有三种:筛分、滤饼层过滤、深层过滤。一般认为MF的分离机理为筛分机理,膜的物理结构起决定作用。此外,吸附和电性能等因素对截留率也有影响。其有效分离范围为0.1-10μm的粒子,操作静压差为0.01-0.2MPa。
      微滤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物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的透过,微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0.7bar。
      工业应用
      1) 除去水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 
      2) 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 
      3) 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
      微滤技术的特点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和无机两大类,**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
      、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
      膜的孔径大约 0.1~10μm,其操作压力在0.01-0.2MPa左右。微滤过程 
      操作分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方式。在死端过滤时,溶剂和小于膜
      孔的溶质粒子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大于膜孔的溶质粒子被截留,
      通常堆积在膜面上。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越来越多,
      膜的渗透性将下降,这时必须停下来清洗膜表面或更换膜。错流过滤
      是在压力推动下料液平行于膜面流动,把膜面上的滞留物带走,从而
      使膜污染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 文章标签:
  • 快速评论
    您好,您还未登录,暂时还不能评价,请先登录
  • ccploy  2011-07-08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能够过滤微米级(µm)或纳米级(nm)的微粒和细菌。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从14µm至0.025µm,膜厚120~150µm。   膜的种类有:混合纤维酯微孔滤膜;硝酸纤维素滤膜;聚偏氟乙烯滤膜;醋酸纤维素滤膜;再生纤维素滤膜;聚酰胺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以及聚氯乙烯滤膜等。   微滤技术常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使用的高纯水等的进一步过滤。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历史。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 。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膜材料   1) 烧结金属微孔滤膜(如不锈钢);   2) 无机微孔滤膜(如氧化铝、玻璃、二氧化硅等);   3) **高分子微孔滤膜(如聚乙烯、聚砜、聚酰胺、醋酸纤维素等)。   工作原理   微滤的过滤原理有三种:筛分、滤饼层过滤、深层过滤。一般认为MF的分离机理为筛分机理,膜的物理结构起决定作用。此外,吸附和电性能等因素对截留率也有影响。其有效分离范围为0.1-10μm的粒子,操作静压差为0.01-0.2MPa。   微滤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物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的透过,微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0.7bar。   工业应用   1) 除去水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   2) 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   3) 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   微滤技术的特点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和无机两大类,**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   、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   膜的孔径大约 0.1~10μm,其操作压力在0.01-0.2MPa左右。微滤过程   操作分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方式。在死端过滤时,溶剂和小于膜   孔的溶质粒子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大于膜孔的溶质粒子被截留,   通常堆积在膜面上。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越来越多,   膜的渗透性将下降,这时必须停下来清洗膜表面或更换膜。错流过滤   是在压力推动下料液平行于膜面流动,把膜面上的滞留物带走,从而   使膜污染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0踩 回复 引用
  •  共1条 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