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微博在美国出现并逐步进入中国,经过饭否、嘀咕等国内微博网站的探索阶段,2009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开通,并整体沿用了在博客推广中的成功经验,在短时间内迅速掀起国内的微博风潮,“你围脖(微博)了吗?”成为很多网虫打招呼的*句话,微博正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资讯发布和社交关系维护平台。
对微博倍加推崇的绝不仅仅是普通用户,还有期待它能带来某种商业价值的企业们。企业用户纷纷登陆这片神奇的领域,期待微博运营者给出可信赖可执行的营销方案。在这个层面上,无论是国外的“微博元老”Twitter,还是中国的新浪微博,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新浪,并没有盲目照抄前辈们的发展路径,而是自发探索出微博的本土化运营模式。
探析微博商业潜力
国内新兴的微博网站已达数十个,分别针对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但不同的口号下是微博这种应用统一的特点:草根化、圈群化、个性化、随行化、自发传播等。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两种角色纵横交错,即刻传播,构成了强大信息传播系统。微博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性是与搜索引擎相连成为开放平台,事实上,这点对于微博商业价值的开发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由于微博兼具了IM(Instant Messaging)的个体性、即时性,博客空间的个人信息发布和分享性、社区论坛的话题讨论性,以及SNS社区的人际关系纽带性,这使其更像一个*的口碑传播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聚集着大量高质量的年轻用户。数据显示,18岁到30岁之间的人群占比是*高的,具有大学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的用户比例也非常高。哪里有消费者,哪里就有商机,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由此看来,微博和企业的合作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选择。微博提供商可以利用企业的优惠信息、模拟体验等活动为其带来用户黏性的提升。在盈利模式方面,企业付费是主要方向,广告是一个方面,另外基于企业账户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功能,从而加强其对于用户的信息更新、推送等更为重要。
在国外,Twitter已经利用其数据资料、搜索引擎、高级商务账户、基于API数据的第三方应用软件等方式创收。2010年4月,Twitter还正式推出网站广告新平台,允许广告商在Twitter搜索页面上付费刊登广告信息,向大规模营收迈出第一步。Twitter上用户已经直接和电子商务挂钩,实现一站式购物。Twitter也已利用其数据资料、搜索引擎、第三方软件应用和网站广告等方式展开多元营销。